当前位置:看书小说 > 其他小说 > V我50,剧透历史 > 第 31 章<!>

第 31 章<!>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    【为什么南宋不敢?】

    【因为如果重用辛弃疾,让他在南宋做出了成绩,会让深陷水深火热金朝统治沦陷区下的宋人,受到鼓舞。】

    【听着很奇怪,难道那些宋人受到鼓舞不是一件好事吗?】

    【是,也不是。】

    大汉,元朔六年春。

    汉武帝刘彻不理解,也想不明白。

    怎么就不是好事儿了?

    每回打匈奴的时候,便是曾经被匈奴所虏的士兵最堪大用。

    毕竟他们曾经在匈奴人中混迹过些日子,对于匈奴人的习性和识路等情况,多少也有些了解。或许这些了解在平日里,并不是什么打眼儿的事,但打起来仗的话,那可就是两码事了!

    怎么在天幕口中,宋廷就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儿了呢?

    【换个有些骨气的朝政班子,那都觉得是件大好事,之后对着北伐会有极大的帮助与助力。但对着完颜构领导几十年下的南宋班子来说,那可就不是什么好事儿了!】

    【毕竟那些“归正人”若是来多些,被金人给盯上了,仇记在谁头上?】

    【呵!】

    【若是换了汉武帝的班子,又是一个卫霍在手,战乱无忧,此时不打更待何时?】

    【若是换了唐太宗的班子,对面民心在我,一波稳!】

    【若是换了宋太/祖的班子,优待猛士,细观战局,徐徐图之待北伐。】

    【……】

    宋朝这么废物,是汉武帝没想到的,但他觉得天幕说的没错!

    要是换了他是那南宋皇帝,手边来了这样一位对敌十分了解的人物,那不得分分钟封侯作将!

    便是那张骞带了一百多人去西域,结果目标也没达成。还在西域带了十年之久,才带着匈奴妻女回来,他照样封赏重用,为的不就是激励大汉子民?

    何曾因着张骞困于匈奴十年,还娶妻生子而对他防备?

    唐,武德九年。

    按着规矩来

    算,开国皇帝称为“太/祖”、“高祖”,第二个皇帝被称做“太宗”,那被称作“唐太宗”的,便是他李世民啦!

    对此,李世民颇为赞许地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天幕说的没错啊!

    这一波,民心在我,想怎么打不就怎么打?

    他,李世民,打仗就是这么自信!

    北宋,建隆二年。

    宋太/祖赵匡胤心中暗许,看着下面武官们面上缓和的表情,心中也是极为满意的。

    论起手段来说,虽他那“杯酒释兵权”之法,似是被天幕否决了。

    但对打天下的兄弟们,他可是真心实意想要叫他们放下兵权,优待着养老,没那个卸磨杀驴的想法啊!

    【可惜,这是南宋。】

    【是习惯卑躬屈节的南宋,是甘于偏安一隅的南宋,也是名将百出却被套上枷锁、无力痛呼的南宋!】

    【换了完颜构的话,这回他早就投降了,金爹说什么就是什么,再也不敢对爹还手了。】

    【但宋孝宗毕竟跟完颜构不是一脉,有点骨气和血性在身上。】

    宋太/祖上一秒还因为天幕夸赞自己高兴,下一秒又开始心梗了起来。

    见着弟弟赵光义小心翼翼望向自己的眼神,伸手轻拍着他的肩膀,正准备夸他两句的时候,有听见了天幕说。

    【虽不多!】

    呵呵,有点骨气和血性,但不多!

    气的赵匡胤原本只打算轻拍上赵光义肩膀上夸赞的大掌,瞬间用力啪得一声打了上去。

    赵光义刚刚还因为天幕夸赞后代,十分放松,下一秒便被哥哥的巴掌险些给打到地上趴着!

    太后见状,连忙起身上前几步,拦在赵匡胤和赵光义之间,不满道:“打你弟弟作甚?好歹,天幕不是也说了那宋孝宗有点骨气和血性吗?你要是不满,就冲着我来,何必拿你弟弟出气!”

    赵匡胤能说什么呢?

    他知道母亲这是提点自己,你的后代干的还不如光义好,打他怎么不打你自己!

    哪怕他是个皇帝,也不免因着母亲更偏心弟弟而产生那么一丝委屈。他是皇帝怎么了

    ?他有权势怎么了?凭什么就因为他比弟弟强,就要让着弟弟!

    他比弟弟强,是他自己苦心孤诣谋求来的;他比弟弟强,是他浴血奋战打回来的……

    又不是天生下来,他占了弟弟多大的便宜,才比弟弟强!

    一瞬间,赵匡胤险些变了脸色要给太后看看,让她看清楚自己到底是靠着谁才坐上的太后之位。

    可回忆起天幕之上,日后宋朝之景。

    还是忍住心中委屈与不满,咬着牙关坐了回去,咽下了这口怒气。

    为了这日后的大宋江山、大宋百姓,他要忍一时风平浪静。

    若是真到了日后得要靠着光义后代继承皇位的境地里,那绝不能叫光义传出什么太后溺爱不明、兄弟相争阋于墙的消息。

    【但宋孝宗他不甘心,他还想准备北伐。】

    【辛弃疾也察觉到了皇帝并没有因为一时失败,而选择放弃。他提笔写下了《美芹十论》,也是被后世称赞辛弃疾在军/政/谋略有着极高智慧的作品:《御

    戎十论》。】

    【里面很多的知识,以现如今我们的观点来看,也是极为科学的。】

    【比如《美芹十论·总叙》开篇写的:“事未至而预图,则处之常有于;事既至而后计,则应之常不足。”】

    【简单来说,就是“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”。】

    【做事之前,必要预先做好万全准备,再是计划着若是出了意外,又该如何及时应对反应,确保万无一失。什么准备都没做好,便是有那些许的可能性,也有着极大的概率是不会成功的。】

    【就跟打仗一样,你要是跟人家逆着来,非要来上一套“粮草未动,兵马先行”,那就等死吧!】

    【可就这个简单的道理,南宋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败仗,却依旧没有吸取教训。】

    大秦。

    扶苏的眼睛亮了起来,第一次对那天幕所言所语充满了期待。

    “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”,不过短短八个字而已,却如同惊雷一般,叫他震耳发聩。

    还有那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的道理,之前他模糊间见着王将军调兵作战,似乎有些印象。可如今是天幕却将那隐约的印象给

    固定成了八个字,叫他如何不喜?

    天幕,可真厉害!

    嬴政留意到了扶苏的变化,沉吟两秒后,对着扶苏道:“待此次天幕事了,你便换个身份,跟着王老将军身后,去往军中做个副官见习。”

    之前是他想茬了,并非所有人都同他一般,生来便是对治国策法了然于胸。

    先叫扶苏去军中待上些时日,再转去其他部门中指挥各部运转,预先学着身为上位者又该如何指挥,才是正理。

    换了之前,扶苏许是就算答应,也并非他意之所向。

    但今日听着天幕所言的八字箴言后,扶苏倒是欢欢喜喜地接了嬴政的旨意,打算去了那军队之中,深入研究一番天幕所言的正确性。

    ——即便他并不觉得天幕会出错。

    【《美芹十论》是辛弃疾多年以来,依靠对于金朝各个方面的了解,而做出的针对性论点。并且内容并不空泛,甚至是具体到了南宋朝廷在面对金国上,整个宋金在战术战略、还有战线布局上该如何去做。】

    【“美芹”一词,出自《列子》中,后人便以“献芹”自谦,来表示自己献给上位者的东西或建议微浅,不值一提。】

    【遗憾的是,就像“美芹”一词的典故一样,吃了芹菜的同乡富豪,并不喜欢同乡推荐的芹菜,并且接受无能。】

    【宋孝宗对于辛弃疾呕心沥血写下的《美芹十论》,也并没有放在心上。】

    【辛弃疾望着自己的策论递上去之后,就没个消息,便是经常想方设法地询问、变相催促宋孝宗,什么时候起兵?】

    【可碍于南宋朝廷上下公知的原因,官员势大,完颜构还苟在临安宫中的德寿殿,就算宋孝宗有想法也没个手段和魄力刮骨去毒。】

    扶苏皱起了眉头,他所学多且杂,但好似从未听闻那书。他小心翼翼地望了一眼凛若冰霜的父皇,没敢问出自己的疑惑。

    回过神,却是看着李斯面上沉稳。再是回忆起,这位李上尉似乎以沉潜刚克得父皇喜爱。

    便是他们之间关系算不上亲近,扶苏也悄声问道:“李上尉,您可知那《列子》一书?本王似是从未听闻过。”

    李斯都不用瞧王上的反应,对着扶苏恭敬道:“那《列

    子》一书属道家,崇老庄之道。殿下从前未曾听闻,也属正常。若是您欲观此书的话,待天幕事了,臣便差人送去。”

    就李斯所了解的长子扶苏,从未表示过对那道家老庄的喜爱,定不会同意。所以他也乐的说两句好话,表示自己愿意把书给送出去。

    可下一秒,扶苏便欣然道:“那就有劳李上尉了,本王必会好生爱惜于其!”

    李斯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真诚微笑,算作事了。

    嬴政看着二人交锋,唇边却是带上了一抹笑意。

    真当他有意选扶苏为继承人,是因着扶苏是长子吗?

    当然不是!

    当年他既可以算是父王长子,也能说不是,再加上曾经于他国为质子的经历,尴尬的很。自己也并非父王一开始属意的最佳人选,不也照样凭借手段,弹压下他嬴成蟜成为最后的赢家?

    他选扶苏,是因着扶苏真诚好学,便是对着平日里头相处不来的人,也不会拿捏身份,能做到好言好语询问自身不明之事。

    扶苏确是有许多毛病,可就这两点而言,便足以叫他侧目。

    瞧今日,李上尉不就被他的真诚摆了一道吗?

    【多年后,辛弃疾写下一首《鹧鸪天》来追忆自己少年时期所递呈给了宋孝宗的策论。】

    【追往事,叹今吾,春风不染白髭须。却将万字平戎策,换得东家种树书。2】

    【当你老了,追忆往事,感叹如今的自己须发皆白、青春不再。年少时期壮志雄心写下的万字平戎策,又有什么用?还不如跟人家换了教导种植的书呢!】

    【如此心绪,又是何等悲凉?】

    天幕之上,一位老翁坐于庭院之中,挥笔于宣纸写下此诗后,却愣愣地

    站在原地。

    他望着那诗篇,似是在回忆。

    良久,水滴落在纸张上,墨迹晕染开来,总算将老翁唤醒。

    他抬起头,天空未见云彩。

    那水滴,原是无意之中落下的一滴泪……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扶苏看向老翁书写的笔墨纸砚,眼睛又亮

    了起来。此等物品,若是他大秦能有,那必定是教化万民之功。

    他转头就用着期待的眼神看着李斯,期盼他能说出个三五六来。最好是直接能拿出东西来,不然的话,说说怎么做也行啊!

    李斯摇头苦笑道:“王上如今尚且还用着刀刻竹简,臣哪里又会知道那后世神物如何得到的呢?”

    扶苏有些失望,朝着李斯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嬴政却是插嘴道:“不是神物。”

    李斯侧目,“王上您说的是?”

    “那人所用的,并非神物!”嬴政望着天幕,眼中露出了几分势在必得之意。

    他转过头,又望向李斯,眼底写着两个字:“我!要!”

    谁能拒绝王上渴求的目光呢?

    反正李斯是不敢,他咬了咬牙,想着自己要施展抱负,要接着秦治法,证明自己的学说无错!

    才算是把“劳资不干了”的想法,从脑海之中赶了出去。

    唉!

    看来这一回看完天幕,又得给自己找不少的敌人。

    墨家、兵家、阴阳家……

    这天幕,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!请牢记收藏:,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添加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