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看书小说 > 其他小说 > IT小子闯大唐 > 第58章 美味的炒羊肉

第58章 美味的炒羊肉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    张铁匠迅速按照吩咐将打造好的铁锅拿了过来,高良才接过一看,不禁赞叹不已。

    这个铁锅的打造真心不错,光滑如镜,而且还巧妙地设计了两个耳朵,简直就是后世铁锅的翻版啊!

    原来长孙一直想打造一口完美的铁锅,但面对这种形状的铸造难题,铁匠们尝试了各种方法,最终勉强成功了一次。

    然而,他们发现这样铸造的铁锅实在太厚重了,不仅沉重得让人望而生畏,而且炒菜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。

    现在,他们采用了打造太阳灶的方法,先将薄铁板制作出来,然后拿到模具上进行敲打成形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做出来的铁锅厚度均匀适宜,再加上铁匠们的精心打磨,整个铁锅看上去简直完美无缺。

    高良才满意地拿着铁锅去了厨房。

    他叫厨子准备好姜葱蒜和羊肉,将羊肉切成片。

    准备工作完成后,几个厨子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,这种铁锅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见,他不知道该如何使用,只能期待高良才亲自示范一次了。

    除了几个厨子,李世民也特地来到了厨房观看。

    虽说君子远庖厨,但李世民常年行军打仗,经常和将士们同吃一锅饭,对这个并不在乎,不讲究这一套。

    高良才扫视了一遍所有的食材,确认一切都准备就绪后,他毫不犹豫地挽起袖子,准备给大家展示一下他的厨艺。

    他先将切好的羊肉用酒腌制了一会儿,再将铁锅烧得滚烫。接着,他倒入一些菜籽油,等待油温升高后,迅速将姜葱蒜倒入锅中。

    在嗤嗤作响的声音中,他迅速地翻炒着姜葱蒜。这一幕让其他厨师们目瞪口呆,因为他们以前煮菜的方式要么是炖,要么是烤,像这样直接用热油炒的方式还是第一次见到。

    众厨师们窃窃私语,讨论着这种新奇的烹饪方式。

    还没等他们完全明白过来,姜葱蒜已经被炒得香气四溢,独特的香味弥漫开来。光是闻到这股味道,就让他们精神大振,没想到姜葱蒜竟然能煮出如此美妙的香味,真是令人惊叹!

    众人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,羊肉也下锅了。高良才迅速翻炒几下,羊肉的香味立刻弥漫开来。

    李世民站在门口,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高良才的动作,期待着即将出锅的美食。这时,一股浓郁的羊肉香味扑鼻而来,让人垂涎欲滴。

    即使是自认为尝遍天下美食的李世民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。

    至于那几个厨子,因为离得近,早就被香味吸引住了。

    炒个羊肉用不了多长时间,很快就到了尾声。高良才一把盐下去,再撒上一些胡椒粉,最后翻炒几下,大唐第一碟炒羊肉就出锅了。

    炒羊肉出锅后,色香味俱佳,香气四溢,令人食欲大增。

    李世民忍不住迈步走上前,伸出手指夹起一块羊肉,送入嘴中,立刻感受到羊肉的鲜美和香气在口腔中弥漫开来。

    他对羊肉情有独钟,简直是无羊肉不欢,无论是烤的、炖的还是蒸的,各种烹饪方式他都尝了个遍,然而今天他才意识到,原来炒羊肉才是至臻美味。

    这炒羊肉的质地柔软而富有弹性,入口即化,让人陶醉其中,回味无穷。

    李世民哈哈大笑,拿着一碟羊肉就要出去大快朵颐,同时还不忘叫上高良才一起享用。

    看李世民那样子,估计他那点羊肉肯定不够吃。于是,高良才吩咐几个厨子按照他刚才的样子再炒几碟羊肉,并且还要加上一碟炒青菜。

    当然,他还特别提醒了他们炒菜的要诀:先热油再下菜,先炒底料后下主食,而且要注意火候,勤翻炒。

    这几个厨子可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,虽然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炒菜,但只要多练习几次,肯定能够掌握好技巧。

    高良才来到厅堂,只见李世民早已坐在一张宽敞的木桌前,正拿着筷子夹着一块炒羊肉,边吃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。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,显然对这道新鲜的炒羊肉非常满意。

    高良才走进厅堂,李世民立刻注意到了他的到来,他放下手中的筷子,笑着向高良才招手示意他坐下。高良才走到李世民身边坐下,两人开始一起享用美食,边吃边聊。

    李世民吃得津津有味,他一口气吃了大半碟的炒羊肉,还不停地喝着酒。他满意地点点头,对高良才说:

    “良才啊,你来这里短短几日,就做了不少事情,不管是晒盐还是太阳灶,都是了不起的创造。

    “这我都给你记在功劳簿上,将来一并封赏,不会亏待于你。”

    高良才谦虚地笑了笑,回答说:“谢殿下夸奖,这都是在下的本分,不值得秦王殿下记挂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一件事,听说细盐的产量不高是因为粗盐的问题,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得从源头下手,是这样吗?”

    “没错,殿下,粗盐的价格太贵,杂质也太多,这些限制让我们生产的细盐赚不了太多钱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有什么想法,应该如何从源头入手呢?”

    高良才思索片刻,觉得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粗盐的来源,于是他向李世民询问了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对于盐的事,李世民还是十分关注的,他立刻就把粗盐的来源说的清清楚楚。

    大唐的食盐主要包括海盐、井盐和池盐三种。

    其中,海盐产地主要是山东等沿海地区,煮海为盐;井盐主要来自蜀中,产量较少;池盐分布在河东、关内、陇右三块地方。

    蜀中道路险要,那里的东西要运来长安太困难,所以长安不用蜀中盐。

    海盐的产量还不够多,再加上长安离海边也远,运输成本高,故而长安的海盐也不多。

    长安用得最多的还是河东的池盐,河东的池盐杂质多,又苦又涩,所以提纯后的细盐才会大受权贵的欢迎。

    可惜的是,这样重要的资源早就被长安的权贵们瓜分一空了。虽然李世民也有一定的份额,但在李渊的刻意打压下,这份额显然不多,而且价格还很高。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添加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