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看书小说 > 历史军事 > 三国之仲氏太子 > 第241章 兵力和粮草的较量

第241章 兵力和粮草的较量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    直到夜色降临,孙策军都没有发动第二波攻势。

    眼见敌军埋锅造饭,严白虎终于放下心来,想着今天总算是熬过去了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派去求援的人,这会儿是否赶到了宛陵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袁耀会不会派出援军……

    与此同时,宛陵城。

    袁耀紧急召集麾下文武,众人赶到都督府的时候,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
    袁耀坐在上首,脸色阴郁难堪,显然事情超出了他的预计。

    “大都督急召吾等,可有急事?”

    丹阳郡丞袁涣扫视了一遍堂内,见黄忠、甘宁、祖郎三员统兵大将都被袁耀从城外军营召唤入内,立刻察觉到了不对。

    袁耀点了点头,目光扫了堂下一名小吏一眼。

    “你把你刚才给我说的,再原原本本说一遍!”

    小吏使劲咽了咽干燥的喉咙,又将孙策率军攻打乌程的事情给众人陈述了一遍。

    “什么?孙策居然如此肆意妄行!”

    丹阳太守袁胤先坐不住了。

    这几个月来,尽管袁耀经常对他说孙策有反心,并希望袁胤写信劝说袁术及早削弱孙氏亲党的势力。

    但在袁胤看来,孙策不过就是个刚及冠的小青年,他能有什么野心?

    至于袁耀所举证的那些事情,袁胤都不以为然。

    比如袁耀说孙策有叛立之心,袁胤就觉得袁耀是想多了。

    他孙策凭什么敢脱离袁术自立门户?

    他今天所有的一切,如殄寇将军的名号、会稽太守的官职,全都是袁术赐给他的。

    没有袁术的表举,他孙策什么也不是!

    就算是他父亲孙坚,在担任了豫州刺史后,也不曾对袁术的命令有所违抗过。

    难道他孙策仅凭一个会稽郡,就敢与袁术为敌么?

    简直是危言耸听!

    至于袁耀说的什么孙氏亲党同气连枝,唯孙策是从,袁胤就更不以为然了。

    孙策的确是能征善战,颇有乃父遗风。

    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?

    孙氏亲族中,如孙策堂兄孙贲、孙香和舅舅吴景这几人,哪一个不比孙策更有资历和名望?

    而且袁术也待他们不薄,个个都任以一郡太守之职,他们怎么可能都唯孙策是从呢?

    退一万步来说,就算这些人都愿意舍弃秩两千石的高官厚禄,一心跟着孙策。

    但袁术对他们也不是没有防备。

    本身对这些人任以郡守之职,将他们分开安置,就是袁术的分化策略!

    孙贲、孙香和吴景三人,分别担任着九江、汝南、广陵三郡太守,而这三郡要么在淮南,要么毗邻淮南,属于袁术的势力核心所在。

    这三人要是敢起事,分分钟就会被按死!

    至于孙坚的旧部朱治、程普、黄盖等人,这些人也不见得在孙坚死后,还会一心效忠于孙氏。

    毕竟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嘛!

    袁术不仅没有亏待他们,还仍让这些人掌兵如旧,甚至加官进爵。

    朱治昔日在孙坚手下,不过一个小小的督军校尉,但现在袁术却委任他为吴郡太守!

    程普、黄盖这些出身寒微的老将,在孙策手下也只是临时设置的别部司马,但现在袁术却同意让他们担任郡都尉、县令这样的正式官职!

    而你袁耀却说这些人会抛弃袁术而一心跟随孙策,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嘛!

    所以不管袁耀如何劝说,袁胤都只当袁耀想得多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看着叔父又惊又怒的表情,袁耀却只觉得可笑。

    “叔父,到现在您还觉得,孙策这只是年轻气盛,而不是他心怀不轨么?”

    “啊……这……”

    袁胤的反应,明显还是没往那方面去想。

    袁耀在心里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果然自己这位叔父,和便宜老爹袁术一样,把所有事情都想当然了。

    真以为自己汝南袁氏的出身显贵不已,所有人都得围着他们转!

    “看来孙策这是铁了心要和我作对了!”

    “诸位以为该当如何?”

    袁耀转向众人,询问道。

    “出兵!”

    黄忠言简意赅。

    “对,出兵!”

    才投诚不久的祖郎也附和道。

    “他灭了严白虎事小,可打的是大都督您的脸面!”

    “必须干他一仗了!”

    甘宁向来不怕事大,此刻更是摩拳擦掌。

    袁耀又将目光看向文臣一列。

    郡丞袁涣拱了拱手:“正如折冲校尉所说,若是孙策讨灭了严白虎,而大都督却坐视不理的话,那以后天下人,谁还会把大都督您的任命当真呢?”

    功曹陈矫也道:“袁郡丞所言极是,我也赞同出兵!”

    见众人意见一致,袁耀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我甘宁愿为都督充作先锋!”

    甘宁第一个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我也愿作先锋!”

    祖郎也连忙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他投入袁耀麾下数月,只是负责招抚山越部众,并没有立功表现的机会。

    在攻打另一山越宗帅焦已的时候,祖郎就曾主动请缨过,但袁耀却把主攻的机会给了黄忠。

    现在好不容易又等到了战事,祖郎自然想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
    他绝不想安安稳稳度过余生,也不想被袁耀猜忌冷落。

    “我与孙策交手数次,好几次都差点要了他的性命,他恨我恨之入骨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孙策知道我来,他必然停止攻打乌程,转向与我对垒!”

    好家伙,居然想拿自己吸引火力。

    袁耀眼睛眯了眯:“孙策不顾我的任命,执意攻打严白虎。”

    “你就不怕他把你也当成山越宗贼一起打掉?”

    “哼!”祖郎冷哼一声:“谁打谁还不一定呢!”

    “我和他,七三开!”

    “我七,他三!”

    好大的口气!

    一旁甘宁都有些自叹不如了。

    袁耀却赞赏地笑了笑:“本来我是想让你留守宛陵的,不过你说的很有道理。”

    “要解乌程之围,非你不可!”

    甘宁傻眼了。

    这就被他揽下了先锋?

    “大都督,我也可以的!”

    “我和孙策,九一开!”

    “我九,他一!”

    袁耀笑了笑,忽然心里有了计策。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本都督就决定,先锋为……”

    “折冲校尉甘宁!”

    祖郎满怀信心,都已经抬手准备接令了,却听到了别人的名字。

    “都督,您不是说,要解乌程之围,非我不可吗?”

    这下轮到祖郎傻眼了。

    有人欢喜有人愁。

    甘宁没想到听到了自己的名字,当即欣喜若狂道:“多谢大都督!”

    祖郎不甘道:“大都督,我麾下的山越精兵,虽然兵甲不齐,但个个都是骁勇好战之士!”

    “而且我的部下都生于山中,长于山中,善于山地奔走。若由我率部担任先锋,三日,不,两日内便能赶到乌程!”

    “这么快啊?”

    袁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:“既然如此……”

    “甘宁,你几日能赶到乌程?”

    甘宁还以为自己的先锋要被撤换了,但却又猜错了。

    “呃……”

    甘宁虽然粗莽,但却不是自大之人。

    “回都督的话,此去乌程三百余里,末将所部就算再怎么轻装行军,也得三四日才能赶到。”

    “好!”

    袁耀点了点头:“兵贵神速,那你今晚就出发吧!”

    甘宁和祖郎对视了一眼,一齐疑惑道:“大都督是想让谁出发?”

    袁耀朝着甘宁扬了扬头:“我刚才不是说过了,由你作先锋吗?”

    “你当先锋的不出发,让谁出发?”

    “末将领命!”

    甘宁难掩兴奋之色,一拱手便是转身下去了。

    剩下众人看着袁耀,一时眼神都很复杂。

    尤其祖郎,眼神中满是失望和不解。

    袁耀却像没看见一样,转头道:

    “讨虏校尉黄忠!”

    “末将在!”

    黄忠站了出来,拱手应道。

    “你点齐本部兵马,明日随我出发!”

    “诺!”

    黄忠看了一眼失落不已的祖郎,却也只能接命称是。

    “陈功曹,劳烦你走一趟,去把邓县尉的小舅子,那个叫吕蒙的什长,给我找来。”

    陈矫有些不解:“大都督此时找邓县尉的小舅子来,是有什么事吗?”

    袁耀状似无意道:“没什么,我觉得那小子不错,想培养培养他。”

    “这次让他先见见世面,有什么问题吗?”

    陈矫更糊涂了:“可邓县尉的小舅子,我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过,大都督难道见过此子吗?”

    袁耀摇了摇头:“我还没见过他。”

    “我只是听说过有这么个人,总之你照办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“诺。”

    “叔父,还有曜卿,明日大军开拔后,这宛陵城,可就拜托你们了。”

    “粮草后援之事,也得你们多费点心。”

    袁涣拱了拱手:“分内之事,大都督勿忧!”

    袁胤也反应了过来,忙道:“侄儿,你放心,我明天、哦不、今晚我就写信给你父亲,将此事说与你父亲。”

    见袁耀眼中尽是无奈之色,袁胤又补了一句:“这次我一定多为侄儿讨要些粮草兵甲!”

    “这就对了嘛!”、

    袁耀欣慰道:“这才是我的好叔父!”

    此时堂内众人都被安排了任务,只有祖郎一人孤寂地站在原地,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。

    黄忠心有不忍,禀手道:“大都督,你不是说要解乌程之围,非祖郎不可么?”

    袁耀笑了笑:“对啊,我记得我说过什么话。”

    “那为何要让甘宁作先锋?”

    黄忠竟是直接质问道。

    堂内众人此时全都吃了一惊。

    虽然袁胤、袁涣和陈矫都和黄忠相处时间很短,但只要是和黄忠打过交道的人,都知道黄忠是个耿直人,是个有啥说啥,从不掩饰也不会拐弯抹角的直肠子。

    但却没想到,黄忠竟然会当众质问袁耀的决定。

    说好听的,这是仗义执言。

    说难听的,就是质疑袁耀!

    一时之间,众人都为了黄忠捏了一把汗。

    尤其是祖郎,他根本没想到最后站出来为自己说话的,居然是上次抢了自己功劳,让自己颇为不爽的黄忠。

    令人意外的是,袁耀却并不恼,只是朝着众人挥了挥手。

    袁涣、袁胤和陈矫会意,只得无奈拱手告退。

    袁耀是有脾气的。

    他绝不想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好相处,一天到晚都挂着笑,有事没事就和所有人开着玩笑。

    只是一般人看不到他发怒的样子罢了。

    这是因为袁耀有个习惯,在他发火的时候,不会当着无关之人的面发泄情绪。

    而往往会单独留下发怒的对象,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袁耀也学会了上位者发火的方式。

    那就是从不越级发火。

    比如如果一个小兵犯了错,袁耀是绝不当面斥责小兵的,而是会事后把某位大将叫过去,单独训话。

    这种驭人之道,其实比那种直接揪着小卡乐咪怒斥的方式有效的多!

    临走前,袁涣还特意给黄忠递了个眼神。

    意思是老兄你赶紧认错,只要态度端正,大都督不会拿你怎么样的。

    黄忠此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又说错话了,也用了错误的方式和袁耀说话。

    但没等他开口,袁耀却先一步开口道:“我是说过‘解乌程之围,非祖郎不可’的话。”

    “由谁当先锋,和由谁去解围,这两者有必然关系么?”

    黄忠听得稀里糊涂,不免道:“少主,你知道的,我不会也不懂这些话里的弯弯绕……”

    “好,我不妨把话说的更明白些!”

    袁耀点了点头:“祖郎,你真有把握在两日内到达乌程?”

    祖郎一愣,随即猛地点头道:“如果今晚出发,给我两日两夜的时间,足够到乌程了!”

    “嗯,倒也不用赶得那么急。”袁耀脸色舒展开来,“你只要能在后天晚上到达乌程城外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祖郎面色一喜,心里明白过来,知道袁耀其实对自己另有安排。

    “全凭大都督吩咐!”

    袁耀脸上带着玩味般的笑容:“此行尽量轻装,你也不要带旗帜什么的,身上的衣甲也换成以前的……你明白吗?”

    祖郎一愣,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了袁耀的用意。

    “还是那句话!”

    袁耀忽然正色道:“兵贵神速,你这就出发吧!”

    “末将遵命!”

    祖郎心中大定,转身便要走。

    “对了,别忘了你给我说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和孙策,七三开!”

    “你七,他三。”

    祖郎转过头,重重一拱手:

    “末将必不负大都督厚望!”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添加书签